胰岛素抵抗,这5类人群要注意

时间:2025/7/2 10:12:57 来源:肠出血

胰岛素抵抗是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或)胰岛素反应性下降的状态,是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土壤”。

目前,肥胖是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原因,而中国人群中内脏肥胖的比例较高,因此在相同的体质指数下,中国人群比西方人群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

国内一项研究显示,在中国≥25岁的成年人中,胰岛素抵抗的标化患病率为29.22%。

这5类人群需要评估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相关临床问题专家共识(版)》建议,对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患者,应进行评估胰岛素抵抗。

正常人空腹胰岛素水平为5~20μIU,餐后胰岛素水平较空腹增加5~10倍。空腹情况下胰岛素水平超过30μIU,需要考虑存在胰岛素抵抗,此时的餐后胰岛素水平也会相应升高,有的患者餐后胰岛素水平可达~μIU。

出现这6种情况,警惕胰岛素抵抗

■特别容易累;■食欲突然大增;■容易饿,甚至刚吃完就饿;■特别爱吃甜食;■腹围变粗;

■患有黑棘皮病(在腹股沟、腋窝和脖子后面形成连片深色斑点);

胰岛素抵抗的管理策略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膳食、增加运动、消除精神应激、戒烟、限酒、保持正常的睡眠、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是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管理措施,适用于所有人,应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临床上对于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优先建议减重,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方法改善胰岛素抵抗,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热量:建议胰岛素抵抗患者每日热卡减少12%以上(消瘦者除外),超重/肥胖的胰岛素抵抗者建议每日热卡减少20%~30%以使体重降低5%以上。

?不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有一定的减轻胰岛素抵抗作用。建议将膳食饱和脂肪所占热卡控制到总热卡的10%以下,严格控制反式脂肪的摄入,减少动物来源的饱和脂肪,并适当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建议胰岛素抵抗者将碳水化合物控制到总热卡的50%左右,其中全谷类至少占总碳水化合物的一半,严格控制单糖(尤其是果糖)和二糖的摄入,减少高升糖指数食物。极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或生酮膳食的长期安全性尚不清楚,故不推荐肥胖的胰岛素抵抗者长期采用该膳食模式。

?蛋白:动物蛋白通过刺激胰高糖素分泌而诱发胰岛素抵抗,而植物蛋白则减轻胰岛素抵抗。建议膳食蛋白所提供的热卡占总热卡的15%~20%,并适当增加植物蛋白占比(肾功能不全者除外)。

?膳食纤维:补充膳食纤维可显著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建议成人每日补充15克膳食纤维或将膳食纤维摄入量增加到35克/天。

另外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有氧运动:是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建议胰岛素抵抗患者保持每周至少分钟(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

?抗阻运动:抗阻运动(如举哑铃、做仰卧起坐及俯卧撑、负重深蹲、臀桥等)不仅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能增加肌肉含量和骨密度,可与有氧运动联合。无氧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是否优于有氧运动,尚无定论。

运动宜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视身体状态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应避免高强度剧烈运动,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应注意防范运动诱导的低血糖。

2药物治疗

适合部分人群。药物治疗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有3方面:直接作用(部分药物有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通过控制高血糖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减重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由于目前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药物的适应证多数为2型糖尿病,因此药物治疗通常适用于有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患者。

3代谢手术重度肥胖的胰岛素抵抗患者,如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减重药物不能控制体重,可在充分评估风险和获益的情况下行减重手术。

胰岛素抵抗为万病之源,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早警觉早调节就能将它拒之门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是首选方法,通过饮食和运动,可以很好的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可瑞意青香蕉粉里的天然抗性淀粉,也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且满足了每日摄入膳食纤维的的需求量,用天然健康的方式来帮助糖友解决血糖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yszl/15997.html
热点排行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一、消化道出血一般抢救措施:  对严重出血或存在低血容量的患儿,要保持呼……【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一、消化道出血一般抢救措施:  对严重出血或存在低血容量的患……【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一、消化道出血一般抢救措施:  对严重出血或存在低血容量的患……【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