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温差大,鸡场需严防这几种病

时间:2024/7/14 12:54:51 来源:肠出血

秋季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易造成鸡群疾病,引起产蛋性能下降、死亡率增加,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所以,为减少疾病发生,应该从疫病防控入手。在疾病防控方面要高度重视以下四种易发疾病的控制,要按免疫程序防疫,做到免疫程序化,疫情检测制度化。鸡一旦发病,要及时进行治疗。

一、鸡新城疫

1、危害

几乎所有养殖户都知道新城疫是重点防范的疫病之一,但每年都有一部分养殖户在新城疫的防控上出现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时机把握不好、免疫剂量不准确、接种途径不对等问题,导致该病的非典型症状在一些养殖场中散在流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下降等。

2、病变

剖检病鸡病变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及消化道上,表现为喉头出血、充血,病程长者喉头上有黄色干酪物附着或堵塞,直肠黏膜有条状或块状出血,小肠淋巴结出血、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要求至少剖检5只病死鸡,检查直肠黏膜、盲肠扁桃体、小肠淋巴集结、十二指肠黏膜4个部位共计20个点,如有70%及以上的点出现出血就可初步断。

3、防治

针对该病的发病特点,在蛋鸡开产前做1次油苗免疫,以后产蛋阶段每隔6~8周做1次新城疫弱毒苗免疫,可用IV系进行2倍量气雾或饮水免疫。注意在免疫弱毒疫苗前后2天内,不要在鸡舍内进行消毒。如果已经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应紧急用新城疫IV系疫苗4倍量气雾或饮水免疫;可辅以“海能多维”饮水。保留一个字符或者用鼠标选取后直接输入,防止格式错乱。

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1、诱因

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此病,以2~4周龄的雏鸡多发。鸡舍卫生条件差、温差大、过分拥挤以及营养缺乏等是此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2、免疫

实践证明,30日龄前的雏鸡感染越早,日后的产蛋水平越低,所以在传支高危地区免疫时机越早越好,最好在进雏第1日龄进行。产蛋阶段保持警惕,在没有检测抗体水平手段的情况下,可每2~3个月气雾1次新支二联弱毒苗加强黏膜抗体,从第一道防线抵御病毒的侵袭。

3、防治

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发病后应及时淘汰病鸡,同时可使用一些广谱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对防止继发感染有一定作用。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病鸡,可肌注青霉素10万单位/只、链霉素10万国际单位/只,连用5天,疗效较好。

也可在饲料中拌0.1%的病毒灵,连喂5天。

或用贝母、板蓝根、连翘、甘草等,经开水浸泡30分钟,加千克料混饲,连用7天。

三、呼吸道与大肠杆菌病

1、诱因

初秋时节,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是夜间下雨时,若不调整风机和进风口,就会造成鸡群夜间着凉受寒,导致呼吸道病的发生,进而引发大肠杆菌病。

2、防治

每次强冷空气到来时,不仅要及时调整好风机和进风口,保持温度平稳过渡,昼夜温差控制在3~5℃,而且要在强冷空气到来的前1天和后2天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优质电解多维或投抗生素(四环素或喹诺酮类,按0.03%比例投放)。

四、鸡痘

1、诱因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

2、防治

防治此病时建议用刺种法在鸡的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接种鸡痘弱毒疫苗。对于病鸡,可用维生素C、土霉素片(每片0.1克)同时内服,一般各喂1片,每天1~2次,连服5~7天即愈。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qjm.com/zlff/1470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