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出血
1.概念及病因指回盲部以远的消化道出血,包括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及肛门的出血。临床上下消化道出血远较上消化道出血少见,而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为恶性肿瘤(多数是大肠癌)、肠息肉及肠炎性疾病。其次是痔、肛裂、肠血管畸形、小肠平滑肌瘤、缺血性肠炎、肠憩室、肠套叠及肠型Behcet病等。
2.临床表现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是便血,可表现为慢性隐性出血、慢性少量显性出血和急性大量出血。粪便的色泽、性状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及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出血部位愈低、出血量愈大、出血愈快,则粪便颜色愈红。依出血量的大小,患者可出现头昏、疲乏无力、贫血甚至休克等表现。
3.诊断
(1)病史:过去有无便血史、其他疾病史、用药史、手术史及内镜检查史等。
(2)血便性质:下消化道出血多呈暗红色或鲜红色,亦有柏油样便者:
(3)查体:左下腹压痛是缺血性结肠炎最常见体征,回盲部肿块有大肠癌的可能,直肠指检和直肠镜检查对直肠下段和肛管、肛门疾病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4)辅助检查:有腹部X线摄片、钡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电子结肠镜、腹腔血管造影、B超、CT等。
(5)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重要方法。
①电子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回肠末端出血病变部位、性质的主要方法。
②小肠镜检查:术中内镜检查是确诊小肠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③卅、肠气钡双重造影:是目前诊断小肠疾病应用最广、最为有用的检查方法。
④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于下消化道出血经内镜及X线检查未能发现病因时,应行选择性动脉造影。
⑤放射性核素扫描:诊断消化道出血只有定位而无定性价值。
4.处理
(l)治疗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处理相似,应卧床休息、忌粗纤维饮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等。
(2)可用5%孟氏溶液或去甲肾上腺素喷射或保留灌肠,既可有一定的止血效果,又可为内镜检查清洁肠道。
(3)内镜下治疗是下消化道出血治疗有效手段之一,可用药物喷洒、电凝、激光、微波及硬化剂注射等方法。
(4)对于出血性息肉,可电凝摘除。
(5)药物治疗:常用血管加压素持续静滴,或通过选择性血管造影,于出血血管内直接注入,效果更好。
(6)生长抑素制剂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白癜风品牌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