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告cd95(肿瘤坏死因子tnf类)所介导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在溃疡性肠出血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2.精神因素:与精神障碍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引发消化道运动功能亢进、平滑肌痉挛、血管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形成临床所见有些患者伴有焦虑、紧张、多疑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而采用精神疗法可收到一定效果
溃疡性肠出血是一种以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炎症为特点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溃疡性肠出血可见于所有年龄,但15~20岁和55~65岁为发病高峰病变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亦可累及降结肠或整个结肠,少数仅限于某段结肠
溃疡性肠出血的病因
4.遗传易感性:溃疡性肠出血的发病率在种族间存在明显差异,黑人的发病率仅为白人的1/3,犹太人比非犹太人高3~5倍,发病有家庭聚集倾向,单卵双胎可同时患病,因而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进一步研究指出,一些与遗传相关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牛皮癣、湿疹、乳糜泻、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贫血、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往往伴发ibd对于遗传因素在溃疡性肠出血发生中的价值需作进一步研究
3.过敏反应:食物过敏可引起结直肠炎,约2/3溃疡性肠出血患者其病情复发或加重与饮食不当有关常见的食物致敏原有牛奶、柠檬、马铃薯、小麦等虽然戒除这些食品可使半数以上患者症状得以控制,但并非所有研究均支持上述观点近有研究发现,本病肠壁的肥大细胞增多,受刺激后释放大量组织胺类物质,可导致肠壁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和溃疡形成,但肠壁的过敏反应可能是本病的一种局部表现,还未证实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2
5.免疫学因素: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自身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是溃疡性肠出血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作者发现某些侵犯肠壁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等与人体大肠上皮细胞存在着交叉抗原当机体感染这些病原体以后,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不仅与肠壁内的病原体作用也同时杀伤了自身的上皮细胞近年来从溃疡性肠出血患者结肠上皮内发现一种40kd的抗原,可在激活机体产生抗结肠上皮抗体的同时也激活结肠上皮表面的补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溃疡性肠出血患者的免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激活后,可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并加重组织的炎症反应
1.感染因素:因本病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细菌性痢疾非常相似,在某些病例的粪便中可培养出细菌,且部分病例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因而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但多年来反复研究皆未能找到感染的微生物学依据
下一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