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Duodenum)是小肠始段。人体的十二指肠长约30cm,约12指宽,由此得名,形如蹄铁。人体的十二指肠向左,动物的则朝前开口。它包绕胰头,并固定于腹腔后壁。而十二指肠大乳头则是肝胰壶腹的开口处。
十二指肠接受胃液、胰液和胆汁,是小肠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
在结构上,十二指肠可以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分。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十二指肠成人长度为20~px,管径4~px,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胰管与胆总管均开口于十二指肠。因此,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的注入,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
(人体横切图)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道的常见病,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类型,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一般认为是由于大脑皮质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壁血管和肌肉发生痉挛,使胃肠壁细胞营养发生障碍和胃肠粘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肠粘膜易受胃液消化而形成溃疡,目前有人认为是胃弯曲杆菌感染所致,与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非甾体抗炎药(NSAID)、生活及饮食不规律、工作及外界压力、吸烟、饮酒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溃疡常为单个性,但也有多个溃疡,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时存在时称复合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95%),以前壁居多,其次为后壁、下壁、上壁。
溃疡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其疼痛多为周期发作,好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冬春两季。可由气候寒冷或饮食不节而诱发,胃小弯溃疡的疼痛多于餐后0.5~1小时发生,十二指肠溃疡或胃幽门部溃疡,多发于餐后3~4小时,有时可在半夜发生,但老年人的疼痛部位常无固定也缺乏明显的时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