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因平台发布内容保存有限,为方便大家的阅读和学习,建议大家将内容分享到朋友圈或点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小儿腹痛是儿科常见症状之一,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后而引起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多发性充血、肿大,甚至肠间隙少量炎性渗液。以往由于检查仪器条件的限制,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腹痛常被忽视,临床诊断本病相对困难。近年来随着超声设备和超声医师技术的提高,特别是高频远场聚焦性能的改善及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使得肠系膜淋巴结能够清晰显示出来,故可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做出早期诊断,并可在治疗后随访观察疗效。利用高频彩超显像对小儿急腹症检查中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30例和正常对照组做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30例病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12岁,平均6.4岁,全部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炎症后发热及阵发性腹痛病史,部分伴有恶性、呕吐等症状。同期用单纯随机法选择了30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12岁,平均6.9岁。
2.研究方法使用GELogiq5、GELogiq线阵探头,频率7.5~10MHz。全部儿童取仰卧位,检查时以脐为中心,拉网式全腹扫查,适当加压探头,驱散肠道气体干扰,仔细观察肠间隙前、中、后方,重点检查脐周(脐右侧旁为主)、回盲部,发现淋巴结均测量并记录其位置、数目、大小、分布及回声,利用二维观察结构,CDFI观察血流情况,并把图像存储于工作站中。
3.诊断标准正常L1.0cm、R1.0cm,凡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发现两个以上淋巴结显像,且L1.0cm,R0.5cm,CDFI淋巴结内及周围血流信号增多呈点条状且沿淋巴门分布视为肿大[1],凡符合此诊断标准的患儿嘱治疗两周后复查。
4.随访结果所有病例经临床抗炎治疗1~2周后复查,27例患儿肿大淋巴结缩小到正常以下或消失,3例患儿仍可见两个淋巴结肿大(图1),但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于一个月后复查肿大淋巴结消失。
图1两周后复查仍发现两个淋巴结肿大,但较初诊时明显缩小
结果
正常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大多可探及,超声表现呈椭圆形低回声,多位于脐周部,数目大多少于3个,而且L1.0cm,R0.5cm,淋巴结内多无血流信号或呈星点状(图2)。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
(1).肿大淋巴结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或两处均有。
(2).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肾形结构回声存在,表面光滑,皮髓质分界清,中心髓质呈高回声,周围皮质为低回声(图3)。
(3).肿大淋巴结呈散在、串珠状、堆状分布,偶有重叠,无融合及钙化。
(4).大小多在2.0cm以下,2.0cm以上少见。
(5).部分患儿肠间隙及盆腔可见积液,最宽暗区1.2cm。
(6).全部肿大淋巴结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呈点条状血流信号,树枝状血流信号少见。
图2左图:二维显示正常肠系膜淋巴结,呈椭圆形低回声
右图:CDFI显示淋巴结内未见血流信号
图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左图:CDFI显示血流信号增多,呈点、条状沿淋巴门分布
右图:二维显示肿大淋巴结,肾形结构回声存在,皮、髓质分界清
讨论
1、由于正常情况下,小儿就有淋巴结增生,所以他们对各种刺激因子的反应比成人更迅速,也更显著,一般淋巴结在抗原刺激后5~10天可增大5~10倍。且小儿淋巴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较差,肺部、肠道的细菌、病毒等感染常累计肠系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本病好发于回、结肠区域,易误诊为阑尾炎,延误治疗,甚至行不必要的手术。目前高频彩超为本病的诊断开辟了新的检查途径。
2、利用高频彩超具有高分辨率、价廉、无辐射(特别适用于生长发育儿童)、可重复使用、无创伤、检查方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使用3.5MHz低频探头扫查时,虽然穿透力强,但分辨率低,淋巴结为无回声,肠系膜淋巴结的检出率甚低;使用7.5MHz高频探头扫查时,可清晰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结内部呈低回声或等回声,并可分辨出皮质与髓质回声。根据超声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可作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定性诊断[2]。因此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超声扫查应选择高频探头,变频则更好,因变频探头可根据患儿年龄、胖瘦选择合适的频率,既保证了穿透力,又保证了高分辨率。当然扫查手法也很重要,一般以脐部为中心,于腹壁上缓慢旋转探头向周围做全腹拉网式扫查,发现疑似病变应仔细观察,呈孤立的结节还是可展开的肠管。淋巴结与肠管的鉴别要点是,纵、横、斜切扫查时淋巴结均呈结节状,而肠管切面可见管壁蠕动波,管腔内容物移动及气体的回声反射。
3、由于本病好发于回肠末端,右下腹痛最常见[3]。又因肠系膜淋巴结炎与阑尾炎的发病很相似,且有时肠系膜淋巴结炎与阑尾炎共存,所以本病主要应与阑尾炎鉴别[4],其鉴别点有:(1)肠系膜淋巴结炎虽有右下腹痛,但发热先于腹痛,这样的病程与阑尾炎先腹痛后发热正好相反,而且肠系膜淋巴结炎早期体温骤升,因此仔细询问病史对鉴别阑尾炎有很大帮助。(2)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右下腹压痛,但无固定性麦氏点压痛,本病超声扫查时,探头加压疼痛范围较广泛。而阑尾炎因阑尾根部与盲肠关系比较恒定的解剖基础,压痛点比较固定,超声在麦氏点痛点部位加压,逆时针旋转扫查,可见肿大的阑尾。(3)肠系膜淋巴结炎有上感病史且白细胞计数一般不高或略高,而淋巴细胞相对较高,而阑尾炎时白细胞计数增高明显。(4)阑尾炎时出现右下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但肿大的淋巴结数量少,一般少于3枚。我的体会是在超声显像清楚的情况下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而未发现增粗的阑尾,可除外阑尾炎。除此以外,尚应也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痉挛、肠套叠、肠炎等病鉴别。
综上所述,高频彩超分辨率好,对肿大淋巴结显示率高,其定位准确,并能同时发现急性阑尾炎、肠套叠(横切呈同心圆征、纵切呈套管征)等病,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而且有利于治疗前后对比,在临床上有重大实用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本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锡新,林记光,金国信,等.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J].江西医药,,42(11):.
2邹传霖.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1):6
3吴瑞平,胡亚美,江戴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上册)[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张文,刘英东,孙红光,等.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阑尾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12(3):
来源:云南超声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