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肠和直肠息肉?
(1)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分布于结肠和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病理显微镜下分成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状腺瘤等类型。肠息肉在中老年人群很常见,肠镜检出率可达10-30%,西方国家将45岁以上人群的肠镜检查列为体检项目。
(2)肠息肉主要表现为便血,出血量可大可小,一旦便血一定要做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多数息肉是因腹泻、便秘等症状就诊查肠镜检查时附带被发现。
(3)肠镜是最主要的息肉检出手段,但也容易漏诊,漏检率达到20-30%,采用无痛肠镜、高质量的肠道准备、肠镜检查时仔细退镜仔细观察大于6-8分钟能减少漏检率,一次肠镜检查不代表没有息肉,需要定期复查。(4)息肉生长缓慢,但长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会转变为结肠恶性肿瘤,特别是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是结肠恶性肿瘤的主要前期病变,因此,一旦被检出息肉医生会告知你最好择期在肠镜下切除息肉。
肠镜下如何切除肠息肉?
(1)绝大多数息肉在肠镜下可被切除,小于0.3-0.5cm的肠息肉可在门诊肠镜检查同时通过活检摘除、电热钳、氩气刀点灼切除;多发性或较大的肠息肉最好住院或住日间病房治疗,根据大小、位置、是否有蒂可采用内镜下息肉电凝圈套摘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辅以尼龙绳和钛夹等技术进行切除,更大的息肉可能联合肠镜和腹腔镜“双镜”法切除。
(2)肠息肉切除术前要停用阿斯匹林等抗凝血药5-7天,并进行相关评估,进行血常规、生化、凝血、心电图、B超、肺功能等检查确定能否麻醉做无痛肠镜和肠镜下切除,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术中有可能出血、穿孔、不能内镜切除等的风险和意外、术后仍有出血、复发可能。对不能行肠镜检查和肠道准备不充分者不能行内镜下息肉治疗(参考10月23日白斑病北京严重白癜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