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由李翔博士针对大肠息肉临床相关常识类问题做出解答,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参考。
病患案例
某病患在七、八年前的时候患有大肠息肉做过手术,但手术后便血、黏液还是会不时出现,医院检查时又诊断为多发性大肠息肉浸润,住院治疗后又流血不止,所以没有进一步治疗,检查说大肠息肉已出现浸润。
相关疑问
“浸润”是什么意思,疾病到哪个程度,会不会发展为大肠癌?大肠息肉在目前这个阶段采用什么治疗会更好?
李翔博士提示
大肠息肉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黏液血便来就诊,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进一步检查确诊。
一般浸润大多为病理性的,在炎症时,各种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组织,这是机体抗损伤的防御功能表现,肿瘤细胞可以浸润周围的正常组织,这称为肿瘤细胞浸润,往往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癌症”。大肠息肉部分病人有便频、便血、排便不尽感、黏液便,少数发生肠梗阻、穿孔,腺瘤性息肉有癌变倾向,晚期可发生癌变。所以,建议患者如有条件每年(最少两年)进行肠镜检查,特别是对于有家族性、遗传性息肉或息肉病病人,要进行家族的普查和随访。
目前,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手术摘除,也就是在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并不建议通过其他的偏方或者其他方法做治疗。
当然,通过微创手术可以将病人的损伤降到最低,康复也较一般的开放性手术快。
更多健康咨讯请白癜风治疗中心北京治疗白癜风疼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