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不少父母,特别是祖辈对于孩子的养育,缺乏科学的育儿观念,或沿用着传统的育儿方法,甚至存在着种种的误区,导致了我国1岁以上儿童的营养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孩子未能获得均衡而丰富的营养。总结起来,儿童营养和喂养方面的常见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老观念1、新生宝宝先喂点糖水别饿着,其实是错的
宝宝刚出生时,妈妈没有明显的泌乳,许多老人担心宝宝会饿着,主张先给宝宝喂点糖水,医院的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给家长也有这样的建议,这是很误导的现象。
新生儿期不提倡用糖水来喂养,因为新生儿喝糖水易患腹泻、腹胀、消化不良,以至发生营养不良。另外,高浓度的糖会损伤肠黏膜,甚至会引发坏死性肠炎,临床可表现为腹胀、呕吐,大便先为水样便,后出现血便。新生儿若是母乳喂养,根本不需要再喂糖水。因为母亲奶水里含有足够小儿生理需要的糖和水分。即使是炎热的夏天,母亲的奶水也可以为孩子解渴,而不需要再给孩子喝水,尤其是在出生后头几天。给孩子喂糖水还容易养成从小爱吃甜食的习惯,从而造成孩子肥胖,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老观念2、刚生完宝宝,奶水很淡,这种奶水没营养,其实这是初乳,更营养
有些妈妈的奶水挤在杯子里,看起来清光光地像水一样,往往被误以为营养一定比不上浓厚的奶水,其实并非如此。外观看上去清淡的奶水营养并不一定比浓厚的奶水差,只是奶水成分确有不同。
产后1—2周内分泌的奶水确实外观淡淡的有些像水,但这种初乳里所含的蛋白质较多,脂肪较少,微量元素锌及免疫物质也都较以后分泌的成熟乳多。因此,看起来清淡的奶水实际上反而对新生儿是非常珍贵的,有利于增强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所以切勿把产后最初几天的“珍如黄金的初乳”挤掉,一定要让宝宝享受到这最珍贵的天赋食物!
老观念3、宝宝每次吃完母乳后,还可以喝下一小瓶配方奶,说明母乳不够吃,需要配方奶代替,其实越吃配方奶越不能好好母乳
很多人不了解的一个事实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即使吃饱了母乳,还能够再吃下去50到毫升的奶粉。这并不表明他们仍然饿,而是新生儿的一种天性。
有些孩子吃完奶粉就安静了,家人误以为这是因为母乳没吃饱,奶粉喂饱了。实际上孩子只是需要额外的吸吮,奶粉不过是满足了这个吸吮要求,所以孩子安静下来,孩子其实并不需要这些额外的卡路里。最好的满足,依然是妈妈的奶头。
所以,吃完母乳后不要喂配方奶。
老观念4、天气干燥,吃母乳的宝宝要额外喂点水,其实完全没必要
有很多新妈妈生怕渴着宝宝,在两次母乳间喂宝宝一次水,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和没有必要的。
通常的情况下,母乳喂养的婴儿,在4个月内不必增加任何食物和饮料,包括水。母乳内含有4~6个月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母乳中的主要成分是水,这些水分对婴儿来讲已经足够了。6个月内的婴儿,在母乳量足够的情况下,热量和水分已能充分满足婴儿新陈代谢的需要,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喂温开水。如另外喂水,会增加婴儿心脏与消化道的负担,且会减少对母乳的吸吮量,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妈妈乳汁温度适宜,清洁无菌,分泌量可以随着孩子的需要增减,不用担心宝宝会缺乏水分,只要“按需喂养”就行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要求,对4个月内婴儿只需母乳,而不必给水和其他饮料,即便在炎热的夏季,婴儿从母乳中也能获得足够的水分,不必另外补充。
只有当宝宝发热、严重腹泻或母乳不足的情况下才考虑给宝宝适当喝水或补充口服补液盐。
老观念5、母乳充足可以推迟添加辅食的时间,其实4~6个月就应该辅食了
当孩子4~6个月大时,就应该给孩子添加辅食了。有些母亲认为母乳充足就没有必要给孩子添加辅食,直到7~8个月甚至更晚还仅仅给宝宝吃母乳,没有添加任何辅食,导致孩子出现营养不良、偏食、厌食等现象。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母乳所提供的营养素能够满足4~6个月以内的婴儿需要,如此时母乳充足的话,则不需再添加其他辅食。但随着月龄的增长,小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开始相应地增加,而他的胃容量又是有限的,即便母亲有充足的乳汁,也已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了。如7个月的小儿每日需要蛋白质2~4克/千克,如果他的体重为8千克,那么就需要约24克的蛋白质。母乳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如果仅靠母乳来满足小儿的需要,那么该小儿一日必须食入约毫升的母乳,从常识来判断,即使母亲有如此充足的乳汁,而小儿绝无这样的胃口。因此,需要添加辅食,增加营养的密度,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孩子的味觉及咀嚼能力在半岁时发育比较敏感,在这个时候如果他能够接触到多样化的食品,长大以后一般不会偏食、挑食。反之,婴儿在这个时期不能够得到各种口味辅食的尝试及咀嚼能力的训练,就容易导致孩子偏食、厌食,最终导致营养不良。
老观念6、宝宝吃的越多越好,胖乎乎的说明能吃且健康。其实太胖了也不好。
宝宝白白胖胖、粉粉嫩嫩的很招人喜爱,但是胖的过度就有营养过剩之嫌了。有些宝宝一醒就吃,吃了就睡,也不愿意多运动,嗜吃甜食,且动不动就一大堆补品进补,导致宝宝自身生理节律和免疫功能得不到调节,虚而胖之,抵抗力减弱,也就变得容易生病了。
其实,胖和强壮是完全不同的。强壮是在合理营养搭配情况下,宝宝长得精神饱满、红润结实,而胖则是一种营养过剩的表现。宝宝从小就开始发胖,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几率比健壮儿童大得多,因此,合理的饮食、膳食结构和营养才是宝宝健康成长的保证。
老观念7、孩子吃大人嚼过的食物好吸收,这绝对是太不卫生了,要坚绝杜绝
由于婴幼儿咀嚼能力差,吃固体食物有些困难,有些老人便嚼东西给孩子吃,以为这样孩子就能吃到更多的营养。其实,在人们的口腔中,正常存在着很多病毒和细菌,即使是刷牙,也不能把它们全清除掉。还有些成年人口腔不洁,生有牙病、口腔疾病或其他消化道传染病如肝炎等,这些致病微生物在口腔内存在很多,如小儿一旦食入大人咀嚼过的食物,将这些致病微生物带入体内,则有可能引起疾病(呕吐、腹泻、肝炎和结核病等),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另外,由于食物经成人咀嚼后,混入唾液,使食物变成糊状,不再需要小儿唾液腺的分泌和进一步咀嚼,这样则不利于小儿颌骨和牙齿及唾液腺的发育,也不利于孩子自己咀嚼能力的训练。长时间后易造成消化功能低下,影响食欲,甚至导致咀嚼能力减弱,引起以后吃固体食物困难。所以,大人不要咀嚼食物后再喂孩子,而是要花一些时间给孩子做一些适合孩子吃的食物,使孩子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保护。
老观念8、宝宝不爱吃水果可以靠吃维生素c片来补充维生素,其实水果是必需的,不能被别的东西替代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对人类来说是重要的维生素,具有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心血管病、防止牙床出血的作用。有些父母因孩子厌食、偏食、不爱吃蔬菜和水果,而以果味维生素C代替,加之果味维生素C的味道好,有时孩子会贪吃多片。这样给孩子身体带来损害,原因有:
(1)蔬菜、水果中的天然维生素C是以两种物质即维生素C与维生素P组成的状态而存在的。在人体中,维生素P起着协助维生素C发挥效力的作用,而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是纯药物制剂,效果远不如天然的。
(2)服用维生素C药片往往剂量偏大。维生素C是无毒的营养素,但如果每天摄入大量的化学制剂的维生素C,会出现机体功能损害症状,如恶心、腹部痉挛、腹泻,还会出现铁的过量吸收,红细胞破坏,骨骼矿物质代谢增强,妨碍抗凝剂的治疗,血浆胆固醇升高,并可能对大剂量维生素C形成依赖。再有可能导致体内生成大量草酸,成为肾脏草酸盐结石的潜在危险,而吃蔬菜、水果就不至于使尿中草酸过高。
(3)蔬菜、水果除提供维生素C外,还可提供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同时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膳食纤维对经常吃精细食品者以及儿童来说也是一种营养成分,它可改变粪便性状,是便秘的克星。
(4)品尝各种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味道、不同质地的蔬菜和水果,可以锻炼孩子的咀嚼功能,同时可以帮助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总之,家长不要把维生素C当作营养素给孩子吃,更不能代替蔬菜、水果。
老观念9、妈妈患了乳腺炎就不能喂奶了,其实是可以母乳的。
即使妈妈乳汁分泌很多,但因乳管出口不畅,亦会造成乳汁存留在乳腺中,使乳腺变得很硬,这就是乳汁淤积症。乳腺红肿、疼痛蔓延到整个胸部,有时还引起发烧,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引起乳腺炎。
过去,一旦发生乳腺炎,就立刻推荐断奶,但是经验证明,如果乳房不过于胀满,继续哺乳反而使乳腺炎很快好转,也减少了发展成乳腺脓肿的危险。哺乳前应先热敷和按摩乳房,阻塞的一侧先哺乳,因饥饿的婴儿吸吮力最强,有利于吸通乳腺管。哺乳次数宜多不宜少,哺乳后妈妈要充分休息,保持心情愉快。
如果病情严重,就会出现化脓、脓液滞留、疼痛加重、发高烧等,这时必须切开脓肿放脓,并暂停哺乳。可用吸奶器把乳汁吸出,以防吸吮次数减少而“回奶”,母亲痊愈后可恢复母乳喂养。
妈妈们,千万别被老观念误导了啊,有机会就把这文章给家人看,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作者王玉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母婴自媒体金牌专家
郑华国白癜风的症状图片初期